新聞動態

建設「歐亞信息絲綢之路」——專訪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力

2019-02-26   中國電信歐洲公司(中文來源:英中時報)

總部位於倫敦的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CTE)成立於2006年,為中國電信國際公司(CTG)的一個分支機構,負責管理歐洲業務。公司致力於建設和發展「歐亞信息絲綢之路」,利用多條橫跨亞歐大陸的獨立海陸電纜以及CTG廣泛的國際基礎設施組成了最先進的歐亞網絡 (ENs)。作為在歐洲布局最廣的國有中資電信服務商,CTE在歐洲分佈了18個分支機構,憑藉彈性、速度和多樣化的服務,為客戶提供世界一流的語音、數據以及ICT綜合通信解決方案,以滿足中歐跨國企業和海外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全方位通信需求。

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力擁有近20年的電信行業深度知識和經驗,負責推動中國電信在歐洲的業務增長,並不斷提升CTE作為連接歐洲和亞洲的領先綜合通信服務提供商的地位。由於工作需要,曹力需要常駐倫敦,今年已經是他第八年在倫敦過春節了。

  • 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力

  • 英中:中國電信在歐洲的發展現狀如何?

    曹力:目前,中國電信在歐洲共有18個分支機構和地區,無論是對於歐洲當地的通訊解決方案,還是中資企業的通訊解決方案,中國電信歐洲一向秉承「為用戶提供多一種選擇」的宗旨和態度,通過在亞洲地區積累的資源,為歐洲本地企業提供最領先、最直接通訊需求解決方案。同時,通過利用和其他通訊服務商的比較和競爭,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為本地企業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 英中:中國電信致力於建設「歐亞信息絲綢之路」,您能具體介紹這條信息絲路的獨特之處嗎?

    曹力:2006年之前,歐洲與亞洲之間的通訊解決方案還是以歐美的運營商提供為主,且都是依靠海纜,通過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再到繞到印度洋、馬六甲海峽才能進入中國,這需要很長時間。2006年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成立之後,我們發現陸纜比海纜距離更短。因此,中國電信和合作夥伴提出了新的歐亞通訊解決方案,不斷拓寬歐洲到亞洲之間新的路由。我們現在有七條不同方向的陸纜以及穿過哈薩克斯坦、蒙古和俄羅斯遠東的路由。為了保證國家通訊多樣性,我們還提供穿越巴基斯坦直接進入印度洋,進入歐洲的路由;穿越印度、老撾和泰國的陸纜,甚至還有一些新的路由,如穿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裏海和黑海進入歐洲等。這些不同的路由提高了亞洲和歐洲之間連接的多樣性,提供了滿足不同區域和用戶不同需求的路由,並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 英中:中國電信歐洲採用了哪些手段和方法優化企業跨境網絡體驗?

    曹力:中國電信提供歐亞陸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歐洲和亞洲大陸連接的需求,特別是對於金融行業和高頻交易,每一個毫秒都影響收益。普通用戶上網可以接受的等待時間是70-80毫秒,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時延上相差一點,就會在業績上受到很大影響。中國電信歐洲非常了解自己的路由優勢,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推薦有優勢的路由。另外,中國電信也一直持續優化、改進、新建一些客戶更為敏感的路由資源。

  • 英中:中國電信歐洲在歐洲拓展通訊業務的發展策略和模式是什麼?

    曹力:中國電信歐洲依託海纜和陸纜,長期以來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包括縮短傳輸時間、提供更好的服務響應、通過資源更好地解決用戶的通訊需求等,同時通過不斷優化自身的產品及服務來吸引用戶、拓展業務。我們希望歐洲各個區域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服務中資的基礎上,關注本地客戶。我們的目標是自我發展,不斷壯大,將收益和業務力量再次反投入到歐洲通訊市場,進一步擴大人員和服務支撐。

  • 英中:中國電信歐洲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是怎麼樣的?

    曹力:在短期看來,我們的目標是繼續完善團隊建設及基礎設施等問題。長期的發展目標是打造全球一流的服務供應商,依託亞太地區大平台、大樞紐、大通道的電信資源,實現網絡全球可及。

  • 英中:與其它運營商相比,中國電信歐洲提供的服務有什麼優勢?

    曹力:除了絲綢之路沿線的優勢之外,我們還致力於更好的服務響應。我們具備大部分中資企業都具有的優點,我們的人員更加勤奮,響應的時間更快。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這一點比當地的一些運營商要做得更好。

  • 英中:在服務公眾客戶方面,如何保障用戶的體驗?

    曹力:我們在中國香港設有全球客服中心,提供四種語言,包括英文、中文、日文和粵語。全球網絡維護運營中心能夠保證全球24小時有故障時,我們可以及時響應。

  • 英中: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困難是什麼?

    曹力:中國的企業走出來還是需要時間,需要一個國際化的過程。解決方案、內部處理流程和產品是否完全適用於本地市場,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另一問題還是生存及自我發展的問題,人力和物力的匹配還沒有達到很高的程度,所以某些業務還不能做得盡善盡美。再者,由於受眾觀念及市場運作環境的差異,當地用戶的認知問題依然存在,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改善。

返回頂部

返回上頁>